首页

组织机构

文件通知

政策解读

理论学习

资料下载

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7日 09:01 点击:

创新点亮梦想 智能引领未来

一、立德树人,育人为本

淮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20039月,于20099月正式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本科专业。

计算机应用学科为校级特色学科。学院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江苏省智慧物联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淮安市大数据智能计算与分析重点实验室,拥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实验室、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嵌入系统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综合实验室、计算机专业实训室和“云计算”教学实验平台。

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举办专家讲座、支部书记讲党课、志愿服务等活动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有效利用重大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主题党团日活动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典型选树,用身边榜样激发前行力量,强化价值引领。在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积极探索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1 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活动

学院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近3年,学院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获得省级,校级项目、活动、论文共18项。

2 课程思政建设框架

二、“四个举措”强化担当

(一)创新培养体系,强化改革担当

学院将应用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资源,在教学资源、实践平台、教师发展、校企合作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构建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 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支撑关系

学院制定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着力培养“厚基础,强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培养目标为起点,坚持需求导向,注重基础和核心课程的衔接,强调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同时设置满足市场需求的大数据、云计算基础、逐步递进的项目实训等课程和实践环节,充分利用课程设计、学科专业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实现人才培养的应用性。

4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学院进行了一系列与专业建设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从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教材建设和教改项目四个方面进行。通过课程建设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平台,促进学生更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探讨研讨式、项目式、探究式和混合式的教学方式,解决讲好课、教与学、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问题;建设具有计算机特色的精品教材,体现科学性和前沿性;通过教改项目,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培养计算机领域的卓越工科人才。

3年来,学院先后获得15项教育部、省部级教改课题,17项校内教改课题,2门江苏省高校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建设,1门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2个省级虚拟教研室立项建设,在THEOL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拥有184门网络课程,11门课程录制了配套教学视频,各级各类教学成果获奖总计86项。省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7项,郭立强老师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主编教材5部,其中2部为江苏省重点建设教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校一流专业和校级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

(二)推进国际合作,强化发展担当

学院2017年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市校区(UMKC)全面推进 “3+1+1”项目,完善与国际水平对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化教材,以及完善学生境外学习和实习机制。

图片

5 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签署

3年来,学院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方式,稳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根据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了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包括学生交换计划、教师交流计划、学术研讨会等。有10余人次教师参加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国际会议,多名教师在国际会议、国际期刊发表SCISSCIEI检索科研学术论文近30篇。

(三)着力师资建设,强化育人担当

在师德师风方面,学院始终把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教师责任意识,引导广大教职工积极承担立德树人、成风化人的神圣职责;在教学科研能力方面,学院始终把提高专任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以及产学研用能力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重点引进和培养中青年教师成为学科和学术带头人。通过课程建设、教学竞赛、教改项目、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访学、挂职锻炼等渠道,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质量;在教学质量方面,学院出台并修订了教学质量考核细则,建立了由学院教学委员会考评教学质量的机制。对教师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给予合理的阶段性评价,形成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面,学院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和物联网工程系四个基层教学组织。各基层教学组织承担着起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研活动、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发展、开展社会服务和对外合作等一系列重要职责。

近三年来,学院共有7人入选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各级各类教学成果获奖86人次,教学改革课题立项47项,发表教改论文12篇。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市厅级项目3项。专任教师在SCIEI及中文核心等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9篇,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论文获奖9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7项,软件著作权授权30项。2位教师获批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6 专职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

 

7 3年本专业中青年教师发展情况

(四)健全保障机制,强化质量担当

学院建立了相应的本科教学管理体系,对教学全过程实施规范化、流程化、规律化的科学管理。通过严抓考风考纪建设,严格学业考核制度,严把毕业设计出口等措施严格考核管理,优化考核评价方式,抓好教学质量管理。

8 教学管理组织架构

建立一整套持续改进机制,保证有效地将来自各方的评价结果所反映出的教学和人才培养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

9 持续改进的工作流程

学院在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开展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建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自觉遵守制度规范,教学各环节有序进行,质量管理人员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常态监测、评教评学、质量信息分析与反馈、整改督查等工作;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毕业要求达成、课程目标达成三个方面分析研判在质量监控与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落实,按照“运行—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螺旋闭环管理模式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信息。

学院每年通过对毕业生、用人单位、任课老师和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和应届生就业情况撰写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通过报告分析,及时修改和调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其与社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四个追求”推进协同

(一)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追求,推进理论实践协同

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理念,合理配置资源,构建学科交叉、一体化、多层次、逐步深入和细化的项目式实践教学体系。与合作单位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创新工作室,搭建融“教学、实践、孵化”一体的实践创新训练平台,为专业学习、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等提供条件支持与保障。

目前学院所有的实验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终端,所有的专业实验室都配备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院与昆山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盛哲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10 实验中心智慧教室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研学融合,竞赛引领。通过奖学金、创新创业学分制等措施,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学科竞赛,提升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近4年来,共有460位学生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39%的学生参与双创活动。共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0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累计181项,学生共发表论文15篇,申请专利18项。

机器人创新团队2  ]@3}MY8U4{4~TYE~8]7YT7M

图片4  图片5

2022智新杯优秀组织单位奖  9、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师 舞蹈国赛一等奖奖状

5、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奖证书 人工智能挑战赛(直报赛道01:无人驾驶挑战赛)2022-AI-010728.1  

11 机器人创新团队比赛及获奖情况

12 “蓝桥杯”竞赛团队在第十四届“蓝桥杯“竞赛中获奖情况

(二)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为追求,推进校企协同

校企合作方面,学院与北京盛哲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进行校企合作嵌入式联合培养。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优化协同育人项目,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育人新机制。近三年,学院获批1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在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建设及真实项目案例库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22年各合作企业申报的课程资源门数共计37门。同时,学院与行业合作伙伴、企业和机构合作,收集真实的项目案例。2022年企业申报的真实项目案例数量总数达29个。

学院在将产学研合作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促进科研反哺教学,以及将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实验项目。教师在参与科研项目以及产学研合作项目时,将项目中涉及到的前沿技术、解决方案和实践经验应用于教学中,用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和专利。

(三)以强化学生能力素质为追求,推进第一第二课堂协同

学院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中悦纳自己提升自己。重视理想信念教育,能够有效结合重大节庆日、历史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唱响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协助学院开展学风建设,探索“1+5+N”模式,以三全育人为核心,打造五大平台,并通过专业比赛,提升技能比拼;加强体美劳教育,通过运动会、志愿者服务,以及相关社团活动,促进五育并举。曾获校五四红旗团委、优秀学生会、科技文化节、新生节、社团拉力赛优秀组织奖等奖项。

QQ截图20230724153938

13 计科学院学风建设“1+5+N”模式图

 

 

 

 

 

14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文化活动

(四)以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为追求,推进全员育人协同

学院科学规划就业培养路径,对学生就业进行精准施策,较好地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每年,学院在全员导师制的基础上,发动授课教师、企业工程师、党政领导等共同联系学生就业服务,通过管理与教学的协同配合促进就业率的稳步提升。在多年的坚持与积淀下,学院高质量就业人数稳步提升,其中,考研、考公、考编、出国留学等方面也都有了质的突破。

学院近三届(2020~2022届)毕业生共有1119,其中攻读计算机类硕士研究生80人,从事IT技术研发相关岗位710人,国有企业就职72人,事业单位就职33人,非IT职位257人,地方基层单位7人。80名攻读研究生的毕业生全部为计算机类专业,在国有企业就职的72位毕业生也全部为计算机相关的岗位。可以看出,学生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的人数为862人,达到77.03%,表明毕业生对专业的认同度较高。

15 3届毕业生生升学或就业情况

 

本类热门

1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

2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

3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

4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

5教学通讯2014年第2期(总第...

6教学通讯2014年第1期(总第...

7教学通讯2013年第3期(总第...

8教学通讯2013年第2期(总第...

本类推荐
本类固顶